十分之一的时间里,便彻底具备了一统天下的潜力!
到了如今汉室,更是已经彻底进入了封建社会。
这样一看,一切就都很好理解了。
仅仅只需要留一个口子,让奴隶、农民,能有百分之一,甚至千分之一的机会达成阶级提升,就足以调动整个群体的积极性。
而游牧文明真正落后的地方,一方面来讲,是现阶段的游牧文明,依旧处于奴隶制社会时期,是文明进程,而非文明本身的落后。
没错;
所以他们没有追求、没有对未来的憧憬。
——真理,往往只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。
从这套思路就不难发现:其实什么都没变。
——好好种地!——不然你就要变成奴隶了!这种紧迫感,以及‘情况可能变得更糟’的威胁,让农民不得不更加积极的生活,并投身于社会生产活动当中。
曾经浑浑噩噩,八棍子打不出一个响屁的秦农,都成了锐意进取,时刻准备杀敌立功,阶级跃升的激进分子。
若不然,整个社会都是毫无积极性、毫无紧迫感的行尸走肉,那且不提进步与否——单就是文明的传承、维持,都将会变成一个大问题。
——好比曾经的霸主东胡,还没体会到奴隶制社会的弊端,就被如今的匈奴人所取代;
比如奴隶,你给他一个成为农民的机会,他能在战场上挥舞着锄头、木矛,和甲胄齐备的敌军贵族拼命!
再怎么摆烂,也不过是个死字;
——看看!——不努力生活,沦为奴隶,这就是你的下场!从某种角度上来看,华夏封建社会的奴隶制残余,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个需求而存在着。
虽然和奴隶一样,农民生来就是农民,且永远都无法更进一步,以跻身贵族行列,但他们和最底层的奴隶,却有着一项至关重要的不同。
——统一政权建立,强盛,衰败,覆灭。
所以,必须把社会主体,从无欲无求的奴隶,改为有压力、有动力的农民。
——既然奴隶没有积极性,那社会的主体构成,就不能是以奴隶为主;
按照原本的历史进程,已经强盛了五十多年的匈奴人,将在未来三十年内走向衰落,并随之丢失游牧文明统一政权的地位。
无论如何,仗打完了,滚回去种你的地,继续供养贵族老爷们吧……
不会出问题吧?
反观华夏文明,几乎是自有史书记载开始,就已经开始了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发展的进程。
发现了这一点之后,统治者们开始思考了。
于是,持续上千年的奴隶制社会宣告结束,封建农耕社会正式到来。
在这个过程中,游牧民族从来都不曾——从来都不曾出现类似华夏农耕文明这般,反思前朝得失、保留前朝成果,推动社会进步的认知。
于是,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,饶是有三百年王朝周期律,让文明反复经历改朝换代的动荡,但整个文明进程,也仍旧在螺旋式上升、推进;反观游牧文明,则是螺旋式螺旋,始终在原地转圈。
每一个游牧文明统一政权,几乎都把前辈们的路完完整整重走了一边——没有从前朝的覆灭汲取丝毫教训,且最终又成了下一个政权不屑于学习、反思的前朝。
直到后世近现代,工业革命彻底解放生产力,游牧文明也彻底宣告退出历史舞台。
(本章完)
第367章 赏善罚恶,赏功罚过(3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